【on.cc東網 作者: 張競-智庫研究員】
二次大戰結束70周年,東亞多國對於歷史之怨懟迄今尚未化解。東京政治人物經常不能理解,目前在各國社會絕大部分主流菁英,以及主掌政局的檯面人物,其實本身多半都未曾受到戰火洗禮,誠然生於戰後年代仍可感受到戰爭衝擊餘波,但畢竟不該對此議題有此等程度的堅持,但為何此項話題如陰魂般,纏著扶桑諸島不願離去。
其實對於此項議題不能化解,對於日本皇室來說,亦是個道德良知上的債務,因此在今年日本政府決定以內閣決議方式,授權由安倍首相發表談話,其實不僅是來自鄰邦壓力,更有國內政情受到安保法案衝擊,執政當局支持率面臨崩盤,更有來自華盛頓的關切,以及日本皇室與社會菁英要求。
因此這篇談話內容,必然是充滿妥協,未見得能夠真正展現出內心誠意。整個談話文字內容中,亦會充滿政治算計,絕無可能去真誠面對歷史。
對位於日本周邊,身受侵略荼毒的鄰邦來說,各個政治領袖不會無知到安倍與日本政府必然會在此大做文章,但明知其言不由衷,為何要求再表態呢?其實對於各國來說,這些對於東京施壓動作,部分確實是基於對於歷史真相的堅持,但亦有藉此來觀察日本政府立場,由此解讀出東京未來安全外交面向上,對於各國態度與氣勢。
所以說儘管這對判斷政策氣象來說,確實是個十分牽強的風向球,但就觀察被謔稱為永田町町長的日本首相對外施政決心,倒是個不差的寒暑表。
所以當安倍發表談話後,各國提出負面評議,其實根本就不令人意外。而且其國內朝野對於談話評價更是兩極,因此儘管安倍在談話中提到,希望讓與戰爭毫無關係的子孫後代,不必再擔負起繼續道歉的宿命。但是在道德良知上所積欠的債務若未清償,對於歷史真相不斷曲解與掩飾,與其去怪罪他國不願放棄歷史追訴權利,無寧應反省本身未能真誠面對公義,以及切實悔悟與道歉,才會讓東京不斷地被迫演出此等道歉的難堪戲碼。
對於處理戰後責任問題,德國對於背負起歷史負債,顯露出無比道德勇氣,同時亦不吝將本身對於處理此等議題的觀點與日本分享。但是對於這些真心無私建言,柏林言之諄諄,東京聽之藐藐。在二次大戰結束周年的談話,應當表達對於歷史的悔悟與歉意,但是在安倍談話中卻充滿對其殖民史觀之死不認錯,以及考量當前政治算計之各種分化與挑撥。尤其對於受到最大傷害者刻意忽視,反而對於未來可能運用盟友,作出各種諂媚表態,因此受到各個鄰國負面評價,完全是咎由自取。
日本對於處理歷史問題,必須仰賴社會集體之反省與悔過;個別政治人物所作發言,以及特定政黨或團體之表態,假若不能獲得社會整體支持,未來必然還是會有翻案可能性。所以東京不必控訴他國對此議題緊追不放,日本政界必須要理解到,東京各屆政府內閣立場反覆,加上閣員參拜靖國神社與首相談話間之言行不一,怎能有臉去責怪他國不斷舊事重提。
東京老是認為早已清償此道良知債務,但從其皇室發言看來,顯然就心知肚明,並未從戰後廢墟中走出,重新登上人類文明舞臺。
安倍心中所作盤算,其實是要各國考量未來與日本間之關係,所以不斷強調面向未來。但國際社會雖然講求現實之利益,但亦更重視應有之信譽。當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針對二次大戰歷史,在發表村山談話文末,援引左傳之言「仗莫如信」以示其言誠信,但安倍卻在談話中,卑鄙地自我引述亞洲與非洲各國在日俄戰爭後,對日解放殖民地有所期待之不實歷史。
回顧日本在軍國主義主導年代中,對外是不斷征服與殖民,對殖民地資源壓榨與剝奪亦是不爭史實,那有解放過任何殖民地?所以不論日本未來經濟與軍事如何強大,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如何努力,恐怕還只是道德上之侏儒。從此就可看出不讓日本走出道歉外交悲哀宿命真正原因,其實是附生於軍國主義幽靈下不斷圓謊之史觀。
其實在安倍發表講話前,曾有媒體朋友請我推測其中內容,以及預期各界可能反應。當時對於內容所作估算,其實與安倍存心左右閃躲,仍舊沉迷本身史觀之內容相去不遠。但是大膽預測,不論安倍所說內容為何,國內必然有某個政黨,會在最短時間內出來肯定其發言,這個倒是有鐵口直斷完全命中。其實這也就是為何日本前首相會去南韓下跪懺悔,但絕對不會到臺灣對千萬冤魂鞠躬致歉,或許這才是悲情永遠無法化解,正義無法伸張原因所在。
更多東網專欄評論
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blogs/society-watch/明知其言不由衷-為何要求再表態-094213012.htmlLVLV包包LV皮夾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