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●楊少強/商周專欄作家
近來各國出現的負利率現象成為話題,不過大部份輿論的解讀多未直指核心。本文就要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負利率的本質。
首先,若沒有中央銀行,利率不可能是負的。這和利率的本質有關,一般人認為利率是借錢的代價,但更精確地說,它是「提早使用」的代價。不考慮物價變動,今天的100元和明年的100元,即使用這100元在今天和明年能買到的東西(就是貨幣購買力)完全相同,人們也會選今天。
這是因為今天拿到100元,人們就可立刻做自己想做的事。若是明年才拿到100元,這一年當中能用來做事的機會就消失了。例如某甲貸款1千萬買一間房子,期限20年。他的另一選擇是20年後賺到1千萬,再來買這間房子。但二十年後,這房子不是早被別人買走,就是二十年後他已不在人世矣!於是他寧可先「提早使用」這1千萬元,然後在這二十年中慢慢賺錢來還。
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,今天拿到的財貨,比未來才拿到的財貨,能讓人們有更多選擇,也就是能讓人們過得更好。既然人人都知道今天拿到100元比較好,怎麼決定誰得到這100元?於是就有競爭,出得起代價者就可今天拿到100元,這個代價就是利率。
因此,利率不可能是負值,因為「提早使用」貨幣或任何財貨,對人們是有價值的,人們必須付出代價才能得到它。就如同對人們有價值的財貨,其價格也不可能是負的。利率若是負值,就意味著「提早使用」不但不須付代價,還能有收入,就好像一個人去買饀餅不用付錢,老闆還送他錢一樣。即使有人想做這種賠本生意,市場競爭也會將這種生產者淘汰出局。同樣地,若有人借給別人錢時,還不惜血本奉送對方收入(這就是負利率),這種人同樣會被市場淘汰。
加入銀行,利率的本質未變,因為銀行不過就是撮合借、貸雙方的中介機構而已。銀行收了存戶的錢,再貸放給別人,借、貸行為以及「提早使用」的本質也毫無改變。假如銀行奉行負利率:例如存100元,年利率-2%,一年後存戶只能領回98元。這樣存戶乾脆把這100元留在身邊,因為這樣他一年後仍有100元,放銀行一年後卻只拿回98元,誰要做這種賠本生意?這家奉行負利率的銀行因此就無人存錢,它也無法貸款給別人以賺利差,這家銀行最後將遭淘汰。
但加入中央銀行,本質就變了。中央銀行的功能是「銀行中的銀行」,也就是銀行不夠錢時,央行可以借錢給它。但最重要的特色是:它可以做無本(甚至賠本)生意。這是因為一來它不用像商業銀行面對市場競爭(每個國家都只有一個央行);二來它有發行貨幣的壟斷權,央行不用像商業銀行一樣,要先吸收存戶的存款才能把錢借出去,它只要無限制地印鈔,即使主動付錢給商業銀行,鼓勵它們來借錢,央行也不會被淘汰。
目前實行負利率的國家如日本,是指央行與銀行間的拆借利率是負的:也就是央行付錢誘使銀行來借錢。有些國家個別商業銀行的存戶利率是負值,前提也必是該國央行實行負利率政策。沒有央行付錢誘使商業銀行來借,個別商業銀行向存戶推負利率無疑是在自殺。從經濟學來看,個別銀行向存戶推負利率,其實和政府花納稅人的錢,補貼企業做賠本生意沒兩樣。
央行之所以實行負利率,目的是鼓勵民眾把銀行存款提出來花。只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,既然錢存在銀行反而要付利息,存戶乾脆把錢囤在身邊。近來日本出現一個怪現象:保險箱賣到缺貨,就是人們在家裡囤積現金所造成。
為了避免民眾囤現金,近來歐洲央行又表示可能廢除五百歐元面額紙鈔,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(Larry Summers)也表示,各國央行應廢除大面額紙鈔。有些人解讀央行的思維或許是:推負利率既然導致人民囤積現金,那乾脆把紙鈔廢掉,人們沒有現金可囤積,存在銀行又要付錢,乾脆花掉好了。
不過人們不可能乖乖就範,紙鈔是最容易變現的交易工具。即使人們不能囤紙鈔,也有其它容易變現的交易工具可選。近來黃金價格上漲,就是這個道理。央行能做的只是廢除紙鈔,它不可能廢掉人們日常交易的所有工具。從這個角度看,負利率不可能達到「刺激民眾消費」的目的。它的結果就是使人們追逐其他價值儲藏工具,這些工具的價格將因此上漲。央行再有權力,也無法逆轉經濟規律與人性,這就是負利率告訴我們的道理。
【更多報導】4個原因告訴你,男性朋友們當了兵之後,為何都變笨了?
※本文由商業周刊網站授權刊載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blogs/society-watch/最近很流行-負利率-對你有什麼影響-看完這篇秒懂-015823409.htmlLV包包LV皮夾LV長夾LV專櫃LV旗艦店
留言列表